快资讯:海南一座老旧矿山的涅槃之路
海南一座老旧矿山的涅槃之路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海南一座老旧矿山的涅槃之路
(资料图片)
过去,沙石卷地,大风一刮,迷得人睁不开眼;现在,油菜花、紫花苜蓿遍野,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
矿山废弃渣石场如何华丽变身电力“光谷”蓝海?
5月中旬,内蒙古日报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路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看一座老旧矿山的沧桑与涅槃。
副总经理朱坤东的手机里还存着那些矿山旧照,翻开一看,目不忍视:灰烟瘴气隐去远处的高楼,天边罩着浓霭。开采过后的塬墚峁川硬朗粗犷,就像被人肆意用碳素笔涂抹宣泄,秃山黑壑荒芜不毛,宛如皮肤上的癞疮一般……
乌海,因煤而生,因矿而建。上世纪八十年代,矿山开采为滋养一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也遗留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生态保护被提上重要议程,乌海能源公司决心下大力气根治这块“皮肤癌”。
削坡放坡,把井田范围内的渣堆削缓,底部台阶边坡固化、坡面覆盖黄土、播撒草籽……一系列修复措施,几年时间,才让黄土在贫瘠的峁墚上安了家,草籽在黄土里扎了根,伤口愈合,“新皮肤”长成,矿山披绿。
这一簇一捧、一尺一方的绿,都是路天矿400多名煤矿人自己播撒进去的。
朱坤东心情不好时,就喜欢来现在的观景台,看见那满眼的绿草和野花儿,心情就好了。有时候黑夜里开车走着走着,扑棱棱地,受惊的野鸡低飞而过,灯光一晃,野兔在路畔畔上跳脱。
“过去,重开采,轻修复。不少人觉得,采矿是挣钱,可修复矿山生态是花钱的事儿。形势逼人,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况且这里大多数都是老一代煤矿工人的子女,对这座矿山,有深厚的感情。”朱坤东说,“我们公司用4年多的时间基本补齐60多年的生态欠账”。
父辈们筚路蓝缕,用血和汗在黑色煤窑里刨挖。今天,儿孙们用安全环保理念给矿山转型。
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同时,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闲置土地,铺上光伏板。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生态修复+光伏”,不仅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固草等生态治理问题,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伏场区占地3034.26亩,足足有300个标准化足球场大小。装机容量100兆瓦,配套一座110KV升压站和储能装置,去年年底完成并网发电,预计年均发电量17433.95万千瓦时,光售电就能收入4364.67万元。
效益远不止于此。清洁能源上网,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9254吨,减少烟尘排放6.2吨,二氧化硫排放31.1吨年,氮氧化合物排放34.8吨年,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吨,相当于种树近900万棵。
“厂里的屋顶、空地都装上了光伏板,办公、照明、电暖气、澡堂烧水用电……新建的职工车棚直接用光伏做顶,安装了充电桩,免费充电。去年到现在,厂里十几个职工换了新能源车。矿区距离市里55公里,一个月能省不少钱!分布式光伏,年平均发296万度电,可满足全矿全年日间非生产用电。按照企业用电电费平均2元算,全年光电费就省下500多万。”机电科科长王毅说。
“父亲靠着煤矿把我们养大。那时艰苦,父亲就希望我像煤矿飞出的金凤凰,过上甜日子。”党建工作部主任张凤甜微笑着讲述着她的煤矿记忆。
“父辈一代被叫作‘煤黑子’,人前抬不起头来。现在不一样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多职工还是本科生、研究生。我妈给我看娃娃,叫我那个小子好好学习,娃娃顶嘴:‘大不了长大我也去矿上干’。我说:‘你的成绩,煤矿都进不了’。”朱坤东说。
“去年市里还专门组织事业单位的单身女性来我们这儿联姻,清一色女大学生,还有研究生!”张凤甜笑着说。
“现在,我住着新楼房,家里有两辆车。父亲一辈子也没想到,不用飞出煤矿,我就过上了甜日子。去年重阳节,我带着83岁的母亲来矿上,两鬓斑白的老母亲看见曾经秃黑的煤矿变得这么绿、这么好,热泪盈眶。”张凤甜明媚一笑,眼里闪着深情。
“近年来,乌海以新能源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破局解困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煤矿排土场、渣堆等闲置土地发展风光发电产业,配合绿化与生态修复,助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风光发电效益与生态治理的良性循环发展,让废弃矿山再一次变为金山银山,成为绿色清洁能源的输出基地。”乌海市能源局副局长连继军说。
一代煤矿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出生在煤矿,在这里工作、生活了59年,臧贻敏算是老人了。“以前这里叫‘露天煤矿’,露天开采,曾一度破产。改制重组后,改为井工开采。露天已成历史,以前的领导便把‘露’改为‘路’,寓意‘大路朝天,越走越宽’。”
“过去,它兴盛,我们高兴,它低谷时,我们一起努力生存。现在,我们与它一起走上新的转型之路。”臧贻敏动情地说。
配合着绿化与生态修复,助力建设绿色矿山,践行着安全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光伏发电效益与生态治理实现良性循环……
涅槃之路,越走越宽!